那么多成衣、那么多的购买渠道,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引导顾客来定制服装?发展服装定制行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?我们应该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发力?
首先服装定制是有层次的,一定要让服装定制行业的人、服装定制的消费者明白。
我把服装定制分成四个层次,简单说八个字:合体、美体、得体、优雅
第一个层次是“合体”。这是一个最低的层次,也是最基本的需求。成衣基本能做到“合体”,顾客通过试穿可以自己选择。特殊体型成衣的合体度满足不了,只能订制,这就是定制的最初需求,也是对现代定制的基本要求。
第二个层次是“美体”。“美体”比“合体”高了一个层次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形象美使自己和别人都能产生愉悦感。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准,便会自然产生对服装“美体”的需求。成衣可以做到“美体”设计,美体的方法不外乎把色彩、线条等美学原理用于服装的造型设计。但成衣美体的这个“体”是不确定的“群体”,不能满足“个性化美体”的需要,那又只能由订制解决。这是定制的第二个需求。
第三个层次是“得体”。许多人满柜子能够“美体”的衣服,而每次出门却都很纠结,不知道该穿哪一件?问题出在哪里?
按说既然衣橱里都是“美服”,随便拉出来一件便是了。其实不然,因为我们是社会人,都有自己的许多社会身份。人类社会对于着装历来是有规则的(西装有TPO着装规则)。不同的时间、不同的地点、不同的场合、不同的身份,服装着装是必须讲究规则的。
为什么服装会有着装规则?因为服装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,它不但具有商品属性,更具有其社会属性,它是传承文化与文明的载体。为什么老祖宗在“衣食住行”排序中把“衣”排在首位?就是这个道理。
作家莫言去瑞典领诺奖,为什么必须穿燕尾服?着装规则使然。如果不穿燕尾服会是什么结果?不得体,进不了会场。人民网对于莫言领奖着装的问卷中仅仅有4%的人认为应当穿燕尾服,为什么?因为绝大多数中国网民不懂得西装规则。
孩子们结婚一定要穿婚礼服,为什么?因为礼仪规则。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为什么也要穿正式礼服,也因为礼仪规则,穿礼服就是体现对结婚新人的尊重、对仪式的尊重、对其他参与者的尊重,如果穿休闲服一定不得体。得体了就是穿对了,穿错了一定是不得体。
西服对于西方人来说,不会穿错,出于常识从小就养成了习惯。日本人也不会穿错,因为TPO规则是由日本人总结成体系的,日本人经过了许多代传承也已形成了习惯。
中国人对于西服,尚处于专业知识层面,距离常识层面还有好大的距离。穿的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穿得得体不得体呢?没有人告诉他?
如果每个人的衣橱里都要准备一些得体的礼仪服装,这显然会成为定制的一个刚性需求
第四个层次是“优雅”。服装在一定程度是约束人的,约束人的言行举止。比如西服的袖子设计,胳膊上抬45度时上身不会变形,如果胳膊抬高超过45度,对人一定有约束,一是上抬困难,二是抬上去后整个上身一定会变形、会变得很难看。所以,穿西服一定不能“张牙舞爪”。与人握手、办公桌上写字、吃饭等正常交流活动一定不会受影响。
追求优雅是人类的品位体现,是文化与文明的体现,是个人素质、民族素质的体现。“优雅”是人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。“优雅”越普及,有“品位”的人越多,文明越普及,战争与犯罪越少。
|